会员风采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小商品大市场 高质量新发展
时间:2025/03/24 17:22     来源:本站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创建于1982年,六易其址、十二次扩建、五代跃升,现已形成包括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篁园服装市场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等在内的市场群,现拥有营业面积64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汇集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是“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ec3e52c9224b5c8cd97920ab5e54977 (1).jpg

创新引领,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1.强化市场内外贸人才支撑。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式培训体系,开展数字转型、商事法律、贸易趋势等培训,培育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引导企业提升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渠道拓展等能力,更好适配市场需求,培育新动能。如帽子行业主要客户为电商(含直播)的占45%,四成以上商户把为电商供货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在全国的帽类直播中,义乌货源占有份额已超过70%。

2.推进商品提质创牌。支持市场商户内外贸一体化创新,鼓励培育外贸企业自有品牌,推动市场内商品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一是提升市场商品创新力。持续推进“设计进市场”活动,以“商城杯”设计大赛、“设计集市”为载体,鼓励经营主体进行创意产品研发和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目前,有53.19%的市场商户每月都会上架新产品,24.8%商户表示新品成交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在20%以上。

二是接轨国内国际先进商品标准体系。深化“标准进市场”体系建设,以“用标”导向,通过“亮标、宣标、提标、对标”,使义乌市场商品更符合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消费习惯。目前累计制定并发布《毛绒玩具》《水晶泥》《液晶式石英防水手表》等团体标准23项,同时推动并协助各行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共计94项,入选工信部“百项团标”1项,实现部分团体标准领域实现零突破。2022年,“标准进市场”服务标准化试点正式列为2022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服务优化,营造优良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1.升级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一方面,完善以Chinagoods平台为核心的线上市场生态,形成招商引流、展示交易、履约服务、金融服务的数字贸易生态链路,促进多跨协同,有效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Chinagoods平台累计注册采购商380万人;服务在线交易额超980亿元;新增上线120个服务产品;开通西班牙、迪拜、哥伦比亚等国家站6个。另一方面,丰富数字化营销渠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营销体系,联动1688、百度、京东等头部平台,搭建义乌小商品数字馆,共同培育孵化优质商家,开拓“下沉市场”、拓展国内贸易。

2.强化对内外贸商户的金融支撑。发挥小贷、征信、保理、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牌照与市场贸易特色应用场景融合优势,发布义支付品牌,开发上线数字人民币一币结、“支付+Sass”“商融义”等数字金融产品,加强对内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支持力度。目前,义支付已与40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跨境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21个主流币种的互换能力,实际收款币种已达16个,累计开通B2B跨境收款人民币账户超2万个。2023年累计收款笔数1万3千余笔,收款金额11.99亿美金,累计结算人民币突破83亿元。

渠道拓展,高效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1.启动“品牌出海”计划,实现高水平“走出去”。以“地瓜经济”为核心,强化与迪拜等海外分市场联动,组织市场商户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义乌市场品牌、供应链和贸易服务为藤蔓积极向海外拓展延伸,推动小商品触达更大市场。采用“自营自建+品牌加盟”模式,全球布局海外展厅19个、海外仓42个累计202个,面积超150万平方米,覆盖48个国家;投用全球首个海外分市场—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现210万种商品进驻迪拜,辐射中东、北非、欧洲等10亿人口消费市场,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获评“2022年度全省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一类园区”。

2.实施采购商招引行动,实现高质量“引进来”。一是以商招商。整合多渠道资源,通过发放倡议书倡导行业商协会、外资企业、市场商户等主体主动邀约采购商来义采购,2023年吸引国内外采购商超100万人。二是以展促贸。创新办展模式,通过举办贸易对接会、行业垂直展、市场万里行等方式,丰富市场展贸业态,增加场内经营主体的贸易机会。2023年举办行业垂直展、万里行等引流活动40场,吸引国内外采购商151.7万人次。

3.打造自营供应链体系。组织场内“好商好货”,整合“进口+国货”产品优势,打造适应内外贸、实体电商、批发零售等多元业态的超级供应链体系。2023年实现自营贸易营收70.26亿元,累计引进合作品牌3220多个、累计组织好货3.96万个SKU,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支撑市场内贸、外贸、电商全业态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