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充分发挥供应链企业在扩内需、稳经济大盘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6/08 14:31     来源:本站

当前破解三重压力,稳住经济大盘面临更大挑战


2022年3月份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多发和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明显走低,稳经济的困难和挑战增大,特别是消费需求收缩更为明显。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环比下降0.69%,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9.7%。消费下降给稳增长和稳预期都带来更大压力。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因此,千方百计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是有效破解三重压力、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


重视供应链因素对扩大消费需求的影响


目前影响国内消费需求明显收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新冠肺炎疫情多发并大面积蔓延的影响尤为明显。受疫情影响,集中的、接触性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受到限制,需求锐减。例如,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2.7%。同时,疫情给大量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困难,致使失业率短期内上升,一些居民收入减少,弱化了消费支撑能力,也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但也应看到,当前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一定程度上是来自供应链,来自供给端。

一是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不畅,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平衡,使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二是供应链基础设施仍显薄弱,流通网络互联互通不畅,供应链存在大量堵点和痛点,物流大量拥堵影响供给能力,致使一些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加剧了供给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例如,在这一轮疫情防控中,一些城市因物流和供应链不畅,就曾对封控区和管控区居民的基本生活品的稳定供应造成了局部影响,部分供应链被阻断,影响了生产制造和流通的顺利进行;三是社会化供应链科技赋能不足。众多中小流通企业和线下门店自组供应链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技术赋能和数字化转型能力,难以更好地发挥扩大内需的作用;四是依托科技创新,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仍待加强。例如,本轮国内疫情的特点是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为控制疫情传播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经济和社会的流动性,致使传统供应链运行方式受到较大影响。因此,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就对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无接触技术等工具创新供应链运行方式,促进供应链畅通和协同,提高供应链效率提出了迫切要求。


充分发挥供应链在扩内需、稳经济大盘中的重要作用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努力确保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扩大内需,稳经济大盘的过程,应充分发挥供应链的重要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供应链“优供给”的作用。通过有效组织和连接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不断优化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高效衔接,引导上游企业更柔性地按需生产和精准定制,更广泛地协同整合。

二是发挥供应链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当前国内消费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中国已进入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12000美元阶段,消费潜力仍然巨大,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扩大内需的支持力度,增加了对居民生活商品挂钩补贴,并发放消费鼓励金及消费券。随着上海、吉林、北京等地疫情逐步好转,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各地促消费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供应链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发挥在促消费中的保供、促销和稳价作用。例如,近期随着夏季的到来,作为全国两大电商购物节之一的“618购物节”系列活动将全面展开。由于疫情多地散发,线下消费方式受到一定限制,网络购物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电商购物节”提供了便捷的线上消费场景和高效的购物体验,有利于推进零售数字化的转型。京东、淘宝、美团等大型电商企业和供应链主体应该运用自身商品流通、综合服务、物流配送等专业能力,顺应市场需求,组织动员和有效调动大量的上游厂家、流通商家和中间供应商,集中推出更多更好的商品,给予更大的价格折扣,提升服务水平,进而调动更多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增加品牌商品和高品质商品的销售,推动消费量的增长和质的升级。在购物节期间,还会带动更多线上平台和线下商业、服务业企业参与其中,带动更多的“人气”和“商气”,进而促使线上线下共促消费,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是发挥供应链基础设施和流通网络互联互通的作用。除政府推动的国家流通基础设施和物流枢纽网络建设之外,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大型供应链主体也应利用自身能力,加大对流通、运输、仓储、配送等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强链和补链。供应链的服务能力,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基础设施体系和协同、联通的能力上。例如,据京东集团介绍,在参与本轮上海等地的抗疫过程中,京东就得益于自身遍布全国的仓配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在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方面充分协同和融合的能力。上海等地因疫情原因,本地部分物流设施按下“暂停键”,京东便利用分布在广东、武汉、成都等地的仓配网络和基础设施保证对上海的资源调配和物流供应;同时统一调度全国各地的物流资源和快递员奔赴上海,建立了1600多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全力支持上海地区抗疫工作。

四是发挥大型供应链主体数字化创新和赋能中小流通企业及社区门店数字化转型的作用。中小流通企业和门店经营能力较弱,采购、配送等成本高。大型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主体主动赋能中小企业。例如京东布局全渠道和即时零售业务,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通过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促销,为实体零售门店和品牌创造新增量,也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与购物体验。同时,也让大量实体门店开启了自己的数字化之路,通过数字技术管理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物美集团通过“多点联盟”,链接众多零售商和品牌商,通过数字化赋能共建全渠道业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并实现商品流向的追溯和管理,让零售商和品牌商的经营效率更高。

五是发挥有责任、有担当的供应链主体的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在统筹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强化供应链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更为重要。一方面,要提升供应链企业打通上下游,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和良性循环能力,有比较完整的技术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有强大的物流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其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和创新能力,使数智化供应链在为商业、产业和社会服务中发挥更大价值。同时,更要强化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绿色发展、环保减碳、救危扶弱、防疫抗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多责任。正如京东集团提出的,要努力做“有责任的供应链”,从强调发挥商业价值、产业价值,进一步延伸到更好地发挥社会价值。要在关键时刻努力成为消费者信赖的企业,成为品牌、商家稳定发展的合作伙伴,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最大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市场学会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理事长 任兴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