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黄海:补短板扩消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时间:2021/05/24 17:20     来源:本站

消 费


消费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但发展中也有隐忧。如去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22%。今年第一季度同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工业增加值增长2.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6个百分点,而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增长1.86个百分点。众所周知,一季度春节黄金周是市场销售旺季,而由于工厂停产、工地停工,对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只能起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市场销售增长幅度不如工业和投资,不得不引起关注。4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继续回落,只增长了0.32%。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但旅游收入只有疫前的77.0%,反映出消费能力的疲软。


微信图片_20210525111849.jpg


影响消费增长的短板很多,从宏观上来看:


一是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尚待完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消费促进法,我们还是空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影响消费模式、业态和产品创新;监管法规、方式和手段,在某些方面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二是去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只有2.1%。而且受疫情影响,居民对收入增长的预期不确定,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今年一季度居民住户人民币存款增加6.47万亿元,创近年新高。


三是中国人口形势面临少子化加速、劳动力下降加速、老龄化加速,这都对未来中国的消费总量及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如,少子化影响母婴、儿童、教育等消费增长,劳动力趋少影响房、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增长,老龄化加速将带动医疗保健消费增长,总体来说消费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


微信图片_20210525111913.jpg


从消费市场存在的短板看,当前应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消费


2018年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的比重达到51.7%,首次成为消费主流。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跨越了以满足温饱需求为主的阶段,进入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满足精神需求的新阶段。同发达国家服务消费支出占80%相比,我们的服务消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此,一是要深化服务消费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在商品消费领域,政府只对极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进行管制,其它全部市场化运行。但在服务消费领域,特别是涉及意识形态内容的文化、教育、通信、司法服务中,政府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审批等管制措施。这些管制是必要的,但在具体范围、力度和程序上,仍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当前我国的消费阶段,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已经被个性化、多样性消费取而代之,一刀切的管理体制、内容和方式完全不能适应形势,必须尽快进行改革。


二是要继续扩大服务消费领域的对外开放。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2015年开始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17年和2019年又分别获批扩大开放试点方案,取得显著成绩。2020年国务院又批准北京市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并同意海南、上海、重庆、天津也纳入试点。这必将大大促进国内的服务消费,同时也推动我国的服务业走出去,使我国早日成为服务贸易强国。我国在服务业开放的广度上已经达到很高标准,关键是要在开放的深度上推进,建立健全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微信图片_20210525111918.jpg

第二,农村消费


城乡市场相比,农村市场和农民消费是明显的短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有城镇居民的50.8%。除了数量差距,农村市场在商品质量上的问题更为严重。由于监管力量鞭长莫及,假冒伪劣、傍名牌的商品大量存在,农民普遍投诉无门。


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我国农村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现在要继续打一场农村消费攻坚战。


微信图片_20210525111921.jpg


一是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为扩大消费奠定经济基础。受国际农产品价格影响,农民增加务农收入的空间有限。要通过城镇化建设,逐步减少农业人口数量。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经济组织。要进一步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从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析,农村居民新增收入用于消费的边际效益,远远超过城镇居民。增加农民收入,是提振农村市场最有效的措施。


二是在农村市场实施连锁化、品牌化战略,提高广大农村流通网点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鼓励连锁企业特别是县域连锁公司在乡镇建立直营门店,同时承担面向农村网点的配送服务,向农民提供品牌正宗、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电商平台要建立农村消费者投诉快速处理机制,坚决打击虚假广告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种欺诈行为。


微信图片_20210525111924.jpg

第三,高端消费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消费,提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基本生活服务。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旅游者在世界各地的名品店中“买买买”,成为全球奢侈品的最大买家,高端消费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中高端消费作为新的增长点。这不仅是扩大消费规模、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广大消费者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由之路。


微信图片_20210525111927.jpg


一是办好消费品博览会。我国的国际贸易展会一直注重出口,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办了百届以后,才改为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进口政策上,长期坚持为生产建设服务,进口商品中投资品和中间品占绝大多数,消费品比例极低。上海进口商品博览会开办三年,国内市场对消费品的需求旺盛,消费品展区越来越大。最近在海口举办的中国海南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也是盛况空前。马上在宁波又要开幕中国-中东欧国家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可谓好戏连台。这一系列国际消费品展会,把大量国外高端品牌、商品和服务引入国内市场。


二是发展新型业态。除了传统的展会形式之外,这几年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商,成为扩大进口的重要渠道。国家不断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城市数量,持续延长优惠政策实施时间,起到重要作用。保税区仓库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尝试,简便的通关政策措施,大大缩短了进口商品投放国内市场的时间。中免旗下日上免税行开展的“保免一体+电子商务”模式,有效减少了疫情条件下国际航线减少给免税企业销售造成的不利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525111930.jpg

三是改革进口商品流通体系。在传统模式下,外国供应商垄断了从进口、区域代理到专卖店零售的全过程,牢牢掌握定价权,不仅中国市场成了价格高地,而且出现“(关)税降,价不降”的不正常现象。为此,一方面要继续实施平行进口政策,打破垄断;另一方面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通晓世界消费潮流的买手,在国外建立采购基地,以强大的国内市场为后盾,从源头获取货源。北京SKP坚持数年,掌握了大量国际顶尖品牌,北京旗舰店去年销售收入178亿元,成为全球百货店销售之冠。


四是培育民族品牌的高端商品。我国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特、人文底蕴深厚,许多商品独具特色,具有成为国际著名品牌的潜力。应把进口消费品同促进国内民族高端品牌发展结合起来,让更多“中国智造”的高端商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也能销往世界。


微信图片_20210525111933.jpg


(作者为:商务部原部长助理、东北财经大学流通研究院名誉院长)